目前分類:閱讀筆記_社會議題 (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閱讀筆記

《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

閱讀筆記《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

★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死亡?

 

●我逐漸了解美國尊嚴死亡法律時(英國之類的國家時不時會考慮立這種法案),發現從哲學角度來看,它們似乎不再那般激進。畢竟,這些法律只適用於垂死的病人。這些人必死無疑,法案只是加快了過程,但幅度並不大。他們不會改變事情發展的路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遇到不同類型的患者:有些人根本不符合醫師協助自殺的規定(即使他們住在協助自殺合法化的地區),但他們仍然想死。根據這些人的說法,他們想死的理由當然很合理,因為他們有慢性病,或者活得很痛苦。這些人也許又老又累,或者精神錯亂、為人痴呆,甚至是因為他們不想跟父母一樣活到那麼老,而且又病得那麼重。這類人有千百種,但似乎說詞一致。我跟他們聊天時,他們會談到「理性自殺」(rational suicide),這是一種終結生命的方式,而至少根據理論,這不是礙於衝動或因為精神疾病才想尋短(偶爾被稱為「出於絕望而自殺」﹝despair suicide﹞,人通常都是因為絕望才會去自殺),而是依照表面上更酷、更清醒的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才選擇自盡。考量了一切之後:要死還是要活?

 

●多年以來,我不時在晚宴、職場和擁擠的酒吧討論這本書,結果有人會來找我私下聊天,透露他們的秘密。看來每個人都有故事可講,並且很想告訴別人。為什麼呢?有些陌生人跟我講述他們目睹的可怕案例。感覺很突兀。讓我不悅。又令我尷尬。有人則向我透露早已盤算好的尋死計畫。一位朋友說他的祖父在囤積心臟藥物,準備去自殺。另一個人說她姐姐將止痛藥壓碎,攪拌到優格裡,然後拿給年邁的阿姨喝。有一位同事告訴我,他的父親90多歲了,很想死在手術台上,於是選擇動一次不必要且危險的手術。他的老父身體太虛弱,無法自殺,便希望醫生了結他的性命。

這些代表什麼呢?這是人在臨終時渴望完全掌控(或者只是稍微控制)生命,以及看到維生儀器讓人如行屍走肉活著而有時心生反抗之意?這就是人不想承受痛苦。這是關於自主權。這牽涉隱私和不受干涉的消極權利(negative right)。然而,在我遇到的人之中,多數人想在計劃好的時刻死去,主要是為了「尊嚴」。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學》

閱讀筆記《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學》

★原來大數據把我們長相、內心話、不為人知的醜態全都記錄下來了!

 

●你知道嗎?

1.男人真的偏愛二十歲出頭的嫩妹。

2.「出醜效應」告訴你,有特色才讓你更出色。

3.使用推特,結果提升了大眾的寫作程度。

4.女性美或不美不僅影響工作面試,連工作表現評等燈會被影響。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你這個娘炮》

閱讀筆記《你這個娘炮》

★要辱罵一位男性,最髒的字眼就是「娘」。

這個現象不只反映出陽剛至上的父權制度,

更是幫助我們省思性別不平等的起跑點

 

●在線上環境,

青少年是怎麼從性別和性相等方面糾察陽剛氣質的?

崔樂有參與我的青少年新媒體研究,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水的價值:為世上最艱鉅的水資源挑戰尋覓解方》

閱讀筆記《水的價值:為世上最艱鉅的水資源挑戰尋覓解方》

★聯合國預估到2030年,缺水危機可能造成多達7億人流離失所。

 

●我從和威瑪交談的過程中可以清楚感覺到,她一定會去追逐她的夢想,因為她散發一種光彩,一種沉著的氣息,讓我馬上就想像有朝一日,她會鼓起勇氣告訴父母她要去路沙卡實現夢想。也許父母聽了會生氣,或因為她要離去而傷心,又或者看到她有這麼大的志向感到引以驕傲;或許以上皆是也說不定。但是她一定會好好學習,努力奮鬥,最後達成目標。過了超過15年後的今天,我依然深信她已經成功了,深信她早就脫離了頂著水桶步行在那條路上的日子。希望我是對的。

我會這麼樂觀的主要原因—其實也是唯一的原因,就是威瑪可以上學。我們走去水井的時間花了半小時,不過威瑪每天只要來回一趟,扣掉這一小時,她還有餘裕可以上學並且在太陽下山前寫完作業,因為這個村子沒有電力,天黑後就不能做功課了。DATA之所以會介紹我認識她,正是因為以相對條件來講,她是個幸運到有足夠時間可以讀書的女孩子,算得上成功的例子。世上有數百萬女孩沒有這種好運,她們每天耗費在取水上面的時間需要三到六小時不等,不像威瑪只有一小時。步行去取水,就是這些女孩的責任,這件必須要做的事情使她們無法上學,讓她們沒辦法下田工作賺錢分擔家計或做些手工品拿去市場賣錢。事實上,印度就有某些地區嚴重缺少水資源,所以男人會娶「水妻」,即再娶二房或甚至三房,她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專門替家裡取水回來。

 

●水也是能否讓更多孩童上學的關鍵所在。水媒傳染病造成的病痛,導致兒童每年缺課合計4億4300萬日。缺乏廁所和衛生用品則使女孩每個月在生理期期間無法上學。另外可想而知的是,必須長途跋涉才能取水的女孩注定無緣上學。有鑑於此,若是希望孩童上學受教育,就必須解決水資源危機。

再者,各位如果重視性別平等問題的話,試問還有什麼行動會比起將婦女和女孩原本擁有的時間還給她們、讓她們獲得自主權更有意義的的行動呢?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媳婦的辭職信》

閱讀筆記《媳婦的辭職信》

★一個平凡女人的真實故事,

引發韓國社會爆炸性的討論。

 

●女人婚前和婚後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

婚前,女人跟男人關係對等,

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過著自主的人生。

一旦結婚 為了成為好妻子、好媽媽、好媳婦,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每週都去看屍體:首爾大學最熱門的死亡學》

 

★沒有人能免於死亡─

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面對它。

閱讀筆記《每週都去看屍體:首爾大學最熱門的死亡學》

●「死亡是我們人生中無可避免的最後階段,

是一種自然法則。

我確定學生們藉由學習死亡,

能深刻領悟生命的可貴,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女孩,別再道歉了!》

 

★妳最該扮演好的角色,

就是妳自己;

妳最該全力以赴的事情,

就是妳的夢想!

閱讀筆記《女孩,別再道歉了!》

●無論妳的夢想是什麼,

都是屬於妳的,不是我的。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韓劇樣貌》

 

★韓劇為什麼好看?從韓劇現象、製作、作品、影響到台灣產業,用「韓文」看韓劇的各種樣貌。

 

●韓國是在1961年出現電視台的,株式會社「韓國文化放送(MBC)」與國營電視台「首爾電視放送局(KBS)」 於當年12月開台。自1980年起,這兩間電視台被轉為公營電視台,其餘電視台被KBS吸收,不得再以個人身分 經營電視台。不過在1990年,再次有民營電視台SBS 出現,讓3大電視台開始主導韓國的電視。因為僅有三間電視台占據節目,收視率也高得不得了。1996年的KBS戲劇《初戀》最高收視率達65.8%,跟收視率達到10%就算是厲害的現在相差頗大。而且,以前的演員不能自由地 到各個電視台拍戲,因演員隸屬於電視台,所以當時只要看到特定演員出現,就能知道那是哪間電視台的戲了。但在2000年代後,這方面變得自由許多,知名演員和知名編劇的戲開始成為戲劇是否叫座的重要變數。SBS從2010年開始登上戲劇王者的寶座,其中的重點作品包含《聽見你的聲音》、《主君的太陽》、《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等等。

 

●《請回答1988》的戲劇背景有別於前作的1997和1994,是以1980年代為背景。如果說,講述第1代偶像粉絲故事的《請回答1997》,還有以1994年的籃球大賽風潮為素材的《請回答1994》,都將重點擺在人物的愛情故事,以及女主角找老公的部分,那麼《請回 答1988》則是延續了女主角找老公的橋段,增加其他配角的比重,家庭故事也變得比過往作品還重要。

從1980年代到1990年代,是韓國社會經歷動盪的時期,也是在韓戰結束,令人昏頭轉向的時期過去後,透過1970年代開始的經濟復興運動,讓生活變好 過的時期。那麼,為何電視劇非要挑選1988年呢?那是因為,韓國的1988年是象徵性的一年。就如同戲劇 前段部分出現的「首爾奧運」舉辦,使得韓國這個原先因戰而疲弱的國家,成功展現出崛起之姿,這是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後最國際化的活動。在政治方面,民主化 運動導致前總統全斗煥退位,國會也首次開始「聽證會」。此外,韓國常用另一種說法,稱1988年為「雙八年度」,這是統稱1980年代的說法,代表著「老式的、舊時代」的意思。不過在劇中,相較於前述的意思,似乎是基於「即使當時的經濟較現在不景氣,精神卻更為富足」的含義,才會選用1988年度。特別是大嬸三人幫在巷弄中對兒女喊著「吃飯了」,以及眾人分食東西的模樣,讓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也能輕易地感覺到溫馨。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穿得像個女人?

限制到解放,工作女性百年寫真》

 

★作者認為「穿得像個女人」這句話,

充滿著性別區分及刻板印象。

為反擊這種說法,

他將這句話重下定義,

並以豐富的女性工作影像說明,

從限制到解放的女性工作服演進歷程。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日本5ch戰神的回嘴技術:

跟酸民、慣老闆、惡同事

以及各路親戚的詭辯歪理說再見》

 

★叱吒日本5ch的戰神回話術。

 

●「歪理」是什麼?

歪理指的是「看似合理但其實是謬誤的邏輯」,

也就是近乎狡辯但又偽裝成合乎情理的說法。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棺材告白者:有些遺願不會默默進墳墓》

 

★我不在乎我在人世間的遺體有什麼下場,畢竟它只是一副軀殼,只是一個物品。你如果願意,歡迎擅闖我的葬禮—我沒有什麼要告白的。不過,在你把我丟進火坑之前,麻煩先拿針扎我一下。

 

●在成為棺材告白者之前,比爾有過各式各樣的身分:他是澳洲最惡名昭彰的流氓之子、戀童癖受害者、無家可歸的街童、偷車賊、最高戒備監獄的囚犯、硬漢、人父、專業人肉沙包、討債員、私家偵探、諮商師、職業發明家,並致力推翻讓他經歷幼年悲慘遭遇的社會機構:為了幫同校也被性侵的同學討回公道,成為諮商師,成立自救會;受夠討債工作的無良,自創「擺脫討債員」業務,而走上專業私家偵探之路。

新冠疫情爆發後,許多健康人士擔心自己可能隨時會撒手人寰,棺材告白者這門生意因此蓬勃發展,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新興職業。比爾深信,這門生意在「開啟關於死亡的對話」這方面發揮了社區服務的作用。「人生的重點就是幫助他人。

 

●教堂裡寂靜無聲,甚至能聽見手中信紙沙沙作響,沿牆角反彈的回音。我打開摺起的紙張,大聲朗讀葛拉漢最後的訊息。

「約翰,我是葛拉漢.安德森。我僱了比爾來打斷你的演講,讓你知道我有好幾次看到你試著搞我老婆,而看在上帝的分上,她每一次都拒絕了你。但這並不能改變某個事實,也就是朋友妻不可戲,尤其如果這個朋友已經奄奄一息。我為你的行為和意圖而對你恨之入骨。我的遺願是你給我滾出我的葬禮。我的葬禮不歡迎你,你也休想以我的名義發言。」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誰不怕死?疫情下的深度心理學想像》

 

★心理的傷很難一眼看穿,

如何在重大壓力下,

仍可以保持想像力,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理論上所涉及的深度心理學,

借用精神分析的概念和經驗,

對於那些不再只是「完整客體」的經驗,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咒術的日本史》

 

★「咒語」帶給人幸福,也帶來不幸。

 

●在《咒術迴戰》當中,咒語會以名為「咒靈」的妖怪現身。

咒靈是從人類「負面情緒」產生的陰靈。

從對他人的恐懼、對大自然的恐懼,進而對像是口裂女之類鬼故事的恐懼中誕生。

驅除這些咒靈的咒術師,是將「詛咒」的「負面情緒」轉變為「咒力」,藉此對抗咒靈。

而在《咒術迴戰》中,原本咒術師的立場應該是驅除咒靈,但是卻與咒靈連手,成為迫害人類的人(詛咒師)。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現在是挺身戰鬥的時候,未來才會是我們的:切‧格瓦拉100則經典傳世語錄》

 

★100則激勵人心的經典傳世語錄及其背後故事,完整呈現切‧格瓦拉的革命家、政治家、領導者、作家、勞動者、醫生、旅人、為人父、人子、人夫、戰友同袍等多重面向,以及他的濟世理想和行動哲學,對後世在世界觀、人生觀、工作觀、家庭觀和感情觀上多所啟發。

 

革命家的天賦

在世上的某個角落,當有人遭遇到不公不義時,要能切身感受,因為那是身為革命家最了不起的天賦。

 

與歷史同在

我們正朝著歷史前去。無需害怕!只要今後持續抱持與今日相同的熱忱與信念即可。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姿勢決定你是誰:哈佛心理學家教你用身體語言把自卑變自信》

 

★「你的肢體語言,是決定一切成敗的最後關鍵。」

 

●展現最佳狀態,指的是「了解並能夠自在地表達自己真實想法、感受、價值觀與潛力的一種狀態」 就是這樣。它不是一種恆久、超驗的存在 模式。它會來來去去,是每個不同片刻組成的現象。當我們感到自己很有力量,最佳狀態就會出現,那讓我們真實了解到最真摯的自我。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我們就算處於高壓,通常讓我們感到干擾或無力的情境中,仍能保持最佳狀態。當我們感覺處於最佳狀態下,我們的發言、臉部表情、手勢與動作也會最佳。它們會同步、聚焦。而那種內在的整合和諧,是顯而易見又會引人共鳴的,因為它是真實的。那是讓我們有說服力的原因。

 

●簡而言之,就是不要在專注於你給別人的印象,要專注於你給自己的印象。做好後者,可以強化前者。

 

●在進入可能會受到考驗的情境之前,我們可以透過重申真實最佳自我中我們最看重的那部分,來降低焦慮,當我們對自己感到安全,防衛心就會比較不那麼重,對別人的回饋能心胸更開放,也讓我們成為更會解決問題的人。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在屏東與海約會的十種方式》

 

★屏東海洋專書《在屏東與海約會的十種方式》,以採訪、調研轉譯、融合外界觀點,搭配寫實攝影與插畫,為屏東海洋的多變與迷人,設計十條遇見海洋的路線,以海上、水下、沿岸視角,讓人從中發現與海靠近的不同方式。

 

●成為一條魚—潛水之路

身在一座島嶼國家,臺灣每座城市與海洋的距離近得令外國人稱羨,波浪的兩端,承載浩瀚的想像,孕育萬千生命,也滋養人民的日常生活。

每天有十幾趟航班,往返屏東縣和小琉球之間,從東港碼頭搭上交通船,只需半個小時的航程,我們就能迎向一座珊瑚礁島嶼「琉球」,心情總情不自禁地鬆懈下來,一起潛水、游海、聞著鹹鹹海風、大啖海鮮,選一個喜歡的港邊坐下,遠眺本島的北大武山。

海象清澈時,無垠的海洋可以幻化成各種色塊,有蔚藍、有群青、有靛青等數以千計的漸層連接,以拍打的碎沫、擁簇的浪花,強勢地將海洋那股堅定又讓人信賴的沈穩如船錨般扣住眼眸。

這裡的日子,更多的驚喜都藏在水面下的世界,琉球是全臺灣海龜棲息最密集的區域,世界上總共僅存7種海龜,卻有5種會出現在臺灣海域,琉球主要出沒的是綠蠵龜和玳瑁海龜,許多潛點都能發現牠們的蹤跡,尤其綠蠵龜是唯一會上岸曬太陽的種類,能見度高。終年維持在攝氏25度以上水溫的琉球,水質澄瑩且溫暖,長年累月堆積的群礁地形藏著豐碩的海洋生態,吸引世界各國的潛客躍入海中目睹千姿百態。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為愛,竭盡所能:弱勢權益推手陳節如的奮戰之路》

 

★ 陳節如為了腦傷的孩子,從一個平凡家庭主婦邁步成為弱勢權益推手。她將對孩子的小愛轉成改變環境的大愛,一路披荊斬棘。

 

●2016年初春,一個飄著毛毛雨的週末,智障者家長總會資深幹部座談的現場卻是暖烘烘的。不是因為天氣熱,而是全台家長彼此熱情的擁抱與敘舊,讓整個會議室始終洋溢著一股暖意。

20多年來共同打拚的記憶,維繫著彼此的情誼。看著這群熟悉夥伴的臉孔:雷游秀華、陳誠亮、楊憲忠、李明龍……大家都老了、頭髮都白了,但只要提起智障者的教育、就業、安養、法律議題,每個人都還是滔滔不絕地談著我們的社會責任、未來的方向與目標。從他們的眼瞳中,我依舊能看見點點火光。

照理說,像我們這群6、70歲的人早該退休交棒了,何必這麼積極參與?這些令外人不解的熱情與毅力,究竟從何而來?

我想,他們應該跟我一樣,總認為自己還能做點什麼,好讓同樣的心痛,不再發生在其他家長身上吧!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這不是沒關係:20則性暴力受害者的圖像故事》

 

★即使讀來令人衝擊,卻是許多人曾經或正在經歷的傷痛。正視這些暴力,才能避免下一次傷害。獻給每一個在日常中感受到「不對勁」的你我。

 

●20則真實性暴力受害者的故事,有些來自線上匿名投稿,有些是由作者訪談紀錄。每則故事的主角年齡、性別、所處情境都各不相同;施暴者可能是熟人、陌生人、或親密關係中的人,環境也許是私人空間或公共場合,其中不乏在現代社會中,認為「沒關係」的事件─然而,不論是言語騷擾、身體上的侵犯,在在都表現出對一個人的暴力。書中表達的這些心碎與害怕都同樣沉痛,同時揭露現實中的性暴力與其傷害就是這樣的,各式各樣,無處不在。

 

●「我沒有出門,就這樣好幾個星期。」

 

●「我沒辦法用言語表達內心那種遭人背叛、內疚,還有厭惡自己的感覺。」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優雅地反抗:勇敢做妳自己!翻轉恐懼x跳脫框架,追求內心真正的渴望》

 

★令人難以忍受的職場天花板、歧視、偏見、誣陷、騷擾身為女性,我們如何善用特質,突破自我懷疑與恐懼的風暴?

 

●我們現在必須立即開始的,是要靈活、優雅地進行反抗。高喊女權的口號固然重要,但我深信,在此之前我們如果能在日常生活裡,以各自的方式不斷積累小小的抵抗,那麼將會在不知不覺中創造出歷史的新浪潮。

 

●戰勝偏見與差別待遇的最好方式,就是先讓自己變得堅強。為了得以毅然決然地面對偏見和歧視,最重要的,便是自己對人生的目標和價值觀必須明確。身為女性的我們,在生活中經歷了無數的歧視與不合理的情況,但若我們能夠理直氣壯地去面對,就可以有智慧地做出反應並且戰勝、超越現狀,未來也能用更加從容的心,去接納、享受這個世界。

 

●首先,有一點值得注意,是否「受到差別待遇」的標準本身就是主觀的,因此該基準是可以由自己來制定。無論是性別歧視或是種族歧視,「我是否受到差別待遇」的基準,最終取決於自己做出了什麼樣的判斷。在認為自己受到傷害、感到委屈之前,要先意識到引導局勢的關鍵在於「我」。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戰爭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玫瑰戰爭╳宗教戰爭╳獨立戰爭╳起義戰爭》

 

★「讓戰爭講述歷史,讓歷史解讀世界」─戰爭伴隨著人類的誕生而產生,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也是一部戰爭發展史。

 

●在歷史的長河中,戰爭的性質、起因、規模、作戰樣式,紛繁複雜、多種多樣。既有種族衝突、宗教爭端引起的戰爭,也有為爭奪領土而引發的械鬥;既有弱小民族、國家為生存、發展而不屈不撓地抗爭,也有弱肉強食的爾吞我併;既有國與國之間、聯盟集團之間的局部衝突,也有數十億人捲入世界級的浩劫和災難;既有遠古時代的冷兵器對殺,也有代表世界最先進科技水準的高科技戰爭。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將各國人民推進了空前絕後的深淵,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生動、最深刻的歷史教科書。

 

●伴隨著戰爭,人類歷史的星空留下了一串串熠熠生輝的名字:凱撒、亞歷山大、彼得大帝、拿破崙、成吉思汗…歷史曾經將自己最波瀾壯闊的一面留給他們,任其譜寫一曲曲高昂雄壯的生命之歌。雖然大部分時間裡國家統一,四海昇平,但戰火洶湧的歲月也貫穿其中。

 

●西元前十四世紀末葉至前十三世紀中葉,古埃及與西臺帝國為爭奪敘利亞地區的控制權展開了延續數十年的戰爭。卡迭石之戰是這場戰爭中的關鍵性戰役,也是古代軍事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會戰之一。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