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閱讀筆記_藝術創作 (6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閱讀筆記

《在美術館裡逛一天》

閱讀筆記《在美術館裡逛一天》

★以現代藝術史的「流派」做為分界,說明受到相同的事物或風格所啟發藝術作品。

 

【歡迎來到美術館】

美術館裡每一個展間,展示著屬於同一個 「流派」的藝術家作品。

也就是說,這些被關為同一類的作品,有的是有相同的靈感來源、啟發, 或者是表現出相似的風格。

你可以認識不同流派的藝術家,也會更了解他們的想法。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生如夏花˙泰戈爾新月集&漂鳥集》

閱讀筆記《生如夏花˙泰戈爾新月集&漂鳥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畢生經典之作。

 

【10】

憂思在我的心裡平靜下去,

正如暮色降臨在寂靜的山林中。

Sorrow is hushed into peace in my heart

like the evening among the silent trees.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這些話,為什麼這麼有哏?!》

閱讀筆記《這些話,為什麼這麼有哏?!》

★完全沒有勵志效果的名人語錄,

書中沒一句好話,但絕對能戳中你的點,只要你懂它的哏……

 

【這些話,為什麼這麼有哏?】

當我們所愛的人碎念著生活裡的雞毛蒜皮,我們還是會口頭支持他們滔滔不絕的廢話;

當咖啡師搞砸我們點的咖啡,我們會說服自己:那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咖啡;

老闆要求週末加班,我們會禮貌性地微笑,感謝他給我們機會遠離家人。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宛如走路的速度》

閱讀筆記《宛如走路的速度》

★日本電影導演是枝裕和,對創作、日常、影像,以及對現代日本社會的敏銳觀察與批評。

 

【宛如走路的速度】

我的這本散文集《宛如走路的速度─我的生活、創作與世界》,則是《奇蹟》公開上映的2011年起,以同樣標題在《西日本新聞》上所寫的連載文章之結集。

事實上,之前我在某家電視公司推出的報導節目中,就曾經使用這個標題了。

節目內容所呈現的,是一群年輕人為了成為職業演奏家或專業歌手而參加選秀的過程;但是影片的重點不在於「非日常」的選秀是否獲勝,而是「日常」的「音樂」這種東西有多麼貼近他們的生活。

鏡頭總是悄悄地、安靜地,漫步一般靠近他們的日常生活。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素食者》

閱讀筆記《素食者》

★國際曼布克獎/國際布克獎獲獎作家韓江,探索人類內心壓抑的瘋狂與傷痕之作。

 

【《素食者》】

由三個章節構成,每章分別以不同的視角刻畫行為日趨極端的素食者英惠。

在她斷絕食物的過程中,融合了關於暴力、美、欲望、罪和救贖的疑問。

(個人看完書感覺很沉重…氛圍既壓抑又悲傷…

宛如詩意般的無聲暴力電影…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最高寫作法》

閱讀筆記《最高寫作法》

★書寫祕訣完整收錄!

 

【活用「一百本寫作法暢銷書」的重點】

1.文章要簡單明瞭

2.渲染力十足的文章有「範本」可循

3.文章也要注重「外表」

4.文章一定要「潤飾」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那本書是:芥川賞得主×人氣繪本作家,獻給愛書人的究極之書》

閱讀筆記《那本書是:芥川賞得主×人氣繪本作家,獻給愛書人的究

★兩人踏上尋找「那本書」,沒有盡頭的旅程……

 

【那本書】

有一位愛書的國王。

國王已經年老高壽,眼睛幾乎看不見了。

於是,他找了兩個男人進入皇宮,對他們說:「我愛書,至今為止,看了不計其數的書,世界上所有的書,我幾乎都看遍了。

只不過我的視力越來越差,再也沒辦法看書了,但是我仍然愛書,所以想聽關於書的故事。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表裏吉卜力》

閱讀筆記《表裏吉卜力》

★「風之谷」、「魔法公主」、「天空之城」、「霍爾的移動城堡」等等,本書收錄吉卜力工作室十部經典動畫作品,講述各部動畫背後的創作故事。

 

【《風之谷》是高度奇幻作品】

1984年上映的《風之谷》是宮崎駿的第二部長篇動畫電影。

當時的製作工作室是一家名為「Top Craft」的公司,但在1985年,也就是上映的隔年,公司改組為「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

因此,現在《風之谷》被視為吉卜力工作室的第一部作品。

《風之谷》被歸類為所謂的奇幻作品,而奇幻作品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低度奇幻和高度奇幻。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跟著大師走進名畫場景看細節》

閱讀筆記《跟著大師走進名畫場景看細節》

★透析名畫的構造,學會用專家的眼光探索細部之美。

 

【《蒙娜麗莎》的表情為何總是不一樣?】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知名畫作《蒙娜麗莎》經常伴隨著一則恐怖的傳說, 那就是蒙娜麗莎的表情每天看起來都不一樣。

箇中原因之一在於,這幅畫所描繪的對象並非特定之人。

既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不是任何人。

說好聽點是具有普遍性,說難聽點則是毫無個性,因此才會隨著觀賞者的心情或狀態而給人不同的印象。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流量寫作密碼》

閱讀筆記《流量寫作密碼》

★給予「寫作好痛苦」致命一擊!

 

【寫作】

大家每天或多或少都在「寫東西」。

但想要「寫點東西」「發個文」的時候,你是不是就會停下筆卡住了?

會寫LINE的訊息,卻不會寫長篇文章。

能在網路上發文,卻寫不出來正式的文章。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寫作革命》

閱讀筆記《寫作革命》

★最適合初學者的「萬用寫作入門書」。

 

●不需要神靈感,只需要勤記平凡感

曾經有個大作家,每早天剛亮就趕著出門,

四處遊歷,一路上他會仔細觀察景物,

一邊思考可以怎樣創作。

一旦有點感覺,他就會立刻拿筆記下來,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找到你的藝術家靈魂》

閱讀筆記《找到你的藝術家靈魂》

★創作靈魂就是藝術家的名片!

 

●標新立異不僅是件值得鼓勵的事情,更是件無庸置疑的事⋯⋯所有的藝術創作都是出於標新立異的出發點⋯⋯若不這樣做,我們就不會有《權利法案》(Bill of Rights)或《大憲章》(Magna Carta),不會有公共教育系統,在這塊大陸上也不會有國家,沒有陸地,不會有科學、哲學,更不用說宗教了。

—班.尚恩(Ben Shahn)

 

●尋找自己的靈魂,會是你一生中最難能可貴的經歷,但可別操之過急。

同樣地,這也不會是平白無故「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當藝術家變成貓:藝術史上最強藝術貓的生活與時代》

閱讀筆記《當藝術家變成貓:藝術史上最強藝術貓的生活與時代》

★認識藝術界最具影響力、毛絨絨的貓咪們。

 

●芭芭拉·貓特沃斯 BARBARA CATWORTH/1903-1975

芭芭拉·貓特沃斯是一隻熱愛大自然的貓,她創作的靈感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觀察生活周遭自然風景中的各種有機造形。

她最好的朋友,也是敵人,是藝術學校的同學亨利·喵耳。

學生時期,兩人就以尊重和發揮媒材本身的特性,也稱為「直接雕刻」,而受到矚目。

他們對於有機造形和材質擁有共同的興趣,彼此欣賞,但偶爾也會因作品相似而互相呲牙裂嘴。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當代藝術,如何看?》

閱讀筆記《當代藝術,如何看?》

★為何看懂現代藝術這麼難?
該相信你的眼睛?藝評評價?
藝術史論斷?還是市場賣價?

 

●長久以來,藝術家一直和各形各色的想法概念有關,但是真正的大想法大概念(big idea)並不多見,久久才會出現一回。

美國芭蕾之父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編的舞碼密覆著滿滿想法,關於現代性、音樂性、節奏、時尚、抽象、信仰、新女性,等等,但他不愛談論這些。

他跟傳記作者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要對方想像自己正在撰寫「一匹賽馬」的故事。

他的想法全都顯現在風格裡。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那樣就想成為作家?只怕你會先餓死!》

閱讀筆記《那樣就想成為作家?只怕你會先餓死!》

★從個人創作到作品出版,關於夢想與現實的取捨。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作家是神聖的,他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作家,但要知道成為作家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由此很多人懷抱著夢想,卻最終難以實現。

難道成為作家是不可能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

任何人都可能成為作家,關鍵是要掌握成為成功作家的祕訣。

只有掌握了成為成功作家的祕訣,我們才能嚴於律己,規範自己的行為。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超級導覽員趣說博物館》

閱讀筆記《超級導覽員趣說博物館》

★十一間博物館與它們的鎮館之寶背後,有太多說不完的精彩故事。

 

●站在博物館的展廳裡,等於是站在一條時光縱軸上,博物館是現實生活中的「時空隧道」,往前可以回顧人類從何處來,向後可以洞察我們將去往何方。

存在於幾千年前的社會和生活、發生在幾萬公里以外的事情、歷經時間的考驗留存至今的藝術瑰寶,都可以用最短的時間體驗一遍。

 

●今天通用的「博物館」一詞,源於日語的「博物館」 (はくぶつかん)英語的博物館是「museum」,這個museum 怎麼來的呢?

Museum 的字根是「muse」 ,這是從希臘語、拉丁語 路演變過來的,意思是「繆斯」。

繆斯在古希臘神話裡是管藝文和科技的九位女神之統稱,因此這個詞也就有了藝術、文學、科技,甚至靈感、神聖等很多種含義。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從錯置的地方醒來》

閱讀筆記《從錯置的地方醒來》

★收錄蕭嫚111首詩作,寫曾經的美麗故事,失去的惆悵情懷,與仍在繼續的愛與浪漫……

 

●錯,原來是磨刀石、琢玉石,《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 可以為錯。」

這「錯」,這「磨刀石」,這「琢玉石」,是將斑點、汙穢、瑕疵加以清除,它不是壞的、髒的、不正、不對的代名詞。

甚至於「錯置」這個詞,原來只是安置的意思,《論語·顏淵篇》我們讀過的「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就是舉用正直的人,將他們安置在邪曲者之上(諸,是「之於」二字的合音),久而久之,他們可以導正風氣,能使邪曲的人也變成正直。

「錯置」竟然可以是中性的「措置」。所以,「從錯置的地方醒來」,是我們應該在任何我們曾經面對、處理、應變、校正的地方醒來,我們曾經以人工加之於自然事物上的地方,醒來。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從北齋到吉卜力》

閱讀筆記《從北齋到吉卜力》

★「外國人之所以不看漫畫,就是他們的國度沒有手塚治虫。」日本朝日新聞以這句話向手塚治虫致敬。

 

●手塚治虫是昭和時代日本大眾文化的代表人物,宮崎駿則是平成年代將日本動漫推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1970年代末期,也就是昭和後期,宮崎駿還只是尚未成名的年輕動漫工作者,不過,台灣小孩其實已與宮崎駿打過照面。

當時受到小孩喜愛的《萬里尋母》、《龍龍與忠狗》等作品,年輕的宮崎駿就參與了這兩部作品的製作。

 

●1989年《少年快報》創刊,創刊號就是驚人的〈城市獵人〉、〈七龍珠〉、〈亂馬1/2〉等名作的合輯,外加30元超低價席捲市場,1992年23萬冊的發行量高峰,說明台灣驚人的日本漫畫閱讀人口。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閱讀筆記《成為小說家賺上億吧》

★這不是一本傳統的寫作教學書,而是賺錢致富的方法!

 

●小說家真的賺不了錢?騙人的。

立志想要當Youtuber的小學生有減少趨勢,現在大家也清楚知道上傳影片不是「萬寶槌」 ,其實沒那麼好賺。

但是,也有同樣是一個人埋首創作的「小說家」這個職業,難道只以寫作為武器,創作出觸動人心的小說,已經落伍了?

出版業蕭條,在業界裡也聽得到「賣不出去」、「賺不了錢」的感嘆,也有人說現在的專業作家根本無立足之地。

然而這絕非事實。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好電影的法則》

閱讀筆記《好電影的法則》

★不去好萊塢,就能學到美國電影工業的行規與實務經驗。

 

●開場要強

開場鏡頭要能揭露電影的中心主旨,提示情節的發展方向。

《上班女郎》(Working Girl)用自由女神像的空中遙攝開場,指出故事的地點發生在紐約以及女性獨立這兩個中主題。

開場鏡頭除了要點出接下來的情節發展之外,還要把背景故事透露出來:如果開場鏡頭是一個門窗釘上木條、四處長滿風滾草的小鎮,即暗示電影的主調可能是憂傷孤寂,但如果景框邊緣長出一株開花的仙人掌,那就表示有恢復生機的可能性。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