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
隨著AI技術的進步,人與AI的關係也面臨轉變,未來的藝術創作會如何改變?
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下帶動變革,而變革的背後,存在著科技理論:奇異點(Singularity)!
數學家和電腦科學家維諾.文奇(Vernor Vinge)於1993年提出「技術奇異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將奇異點定義為一個關鍵時間點。
當人工智慧達到某臨界點,技術將徹底顛覆,並產生「智慧爆炸」效應。
【2024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
隨著AI技術的進步,人與AI的關係也面臨轉變,未來的藝術創作會如何改變?
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下帶動變革,而變革的背後,存在著科技理論:奇異點(Singularity)!
數學家和電腦科學家維諾.文奇(Vernor Vinge)於1993年提出「技術奇異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將奇異點定義為一個關鍵時間點。
當人工智慧達到某臨界點,技術將徹底顛覆,並產生「智慧爆炸」效應。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以自傳式敘事呈現作品脈絡,聚焦28 位不同世代的女性藝術家之創作,企圖展現當代藝術的柔軟與韌性。
根據北美館官網解釋,展覽主題名為「飛地」,為一人文地理概念,意指一個國家境內存在不受其主權管轄的土地,原文enclave源自拉丁文,由字首en(in,在……之內)及clave(key,鑰匙)組成,直譯為「上鎖的空間」,藉以比喻創作者的內在狀態,指向一個能自主屏蔽的安全意識空間,使其在外力干預或情感波動下,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堅定。
個人對兩件作品特別印象深刻,首先是位於展區入口、韓國女性主義藝術先驅尹錫男的《粉紅色的房間 III》,以粉紅色表達家庭主婦人生重心變化的不安。
另一件作品則是展區出口,蕾琴娜.希維拉的大型現地裝置《入侵系列:冒險故事》,選用黑色密集的人類的腳印,從展場內向外蔓延,「入侵」的姿態,著實令人感受強大的視覺震撼。
跳脫性別議題,個人覺得每件創作都是藝術家存在的獨特魅力。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
初進展間,看到一堆垃圾!
繼續看下去,還是一堆雜物!
難不成是讓人來看堆疊的藝術嗎???
仔細了解展覽意圖後,才知原來這一堆又一堆的雜物,代表的是臺灣各處的長照戰壕……
因為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照護者們每天都在處理內亂!
而這內亂代表是年齡、病症、各種障礙和囤積症等……
【對影三人・陳盈如、薛宏瑋、方志偉 創作聯展】
三位藝術家,風格迥然不同的創作聯展!
明明是同個展覽、同個展區,卻一下挑戰傳統、一下現代寫實,一下又轉進了自然生態……
雖然個別作品都很有趣,但個人覺得不適合同時展出,觀展思緒容易跳來跳去、缺乏連貫性……
陳盈如的作品題以台灣民俗、中國傳統的人事物為主,天馬行空的想像、豐富的色調,作品很有趣,蠻適合開發成文創商品。
薛宏瑋以雨景為主,透過不同城市、街道呈現下雨的台灣。
觀展當天,剛好遇上大雨淋了一身,觀看時更能感受有如跳出畫面的強烈濕度感,增加了雨天觀展的全新體驗。
【迴・龜-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
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開展!
今年活動主題為「迴.龜」,結合桃園市龜山區的地景與人文特色,作品分散於「上龜山展區」和「下龜山展區」,包括桃園酒廠、長庚轉運站、體育大學、憲光二村、中正公園和眷村故事館。
此次先參觀了位於下龜山展區的憲光二村和中正公園。
憲光二村有三個作品,龜吉拉的守護、五龜同心和遇見魚。
龜吉拉的守護絕對是此次展覽的重點之一,龐大體型和龜殼上的紋路,加上憲光二村的懷舊建築,代表守護文化資產、守護未來、守護龜山。
另外,旁邊也推出祈願竹籠,每日的限量發放竹片,可將心願寫在竹片、掛於竹籠祈願。
【「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
大量清代宮廷花卉畫!
不受季節與地區限制,花卉畫不僅是花卉的記錄,更是可隨時展開欣賞、皇帝的「移動花園」。
展覽聚焦於喜愛觀察動植物的康熙皇帝,以及熱愛作詩的乾隆皇帝,畫家們則根據皇帝的喜好,創作各式各樣繽紛的宮廷花卉畫。
【流光-植物灰釉特展】
灰釉不只是素材,也是風格。
更是陶藝家藉由土地、植物與水文展現的藝術。
根據官網介紹,陶瓷博物館的「流光-植物灰釉特展」,是以《灰釉-植物灰的故事與應用 》一書為基礎,從個別材質的文化流變、科學特性到創作表現形態的梳理,集合跨越時空的窯口樣本、同一流派系統的作品共同展出,是同一主題作品跨時代與類型並陳。
從調製灰釉的材料、各式早期民生用的陶器,到陶藝家們在灰釉體系基礎下創造的風格與脈絡,近來更轉型為社會參與的一環。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藝術家許雨仁回顧展,展覽倒數計時!
其實開展初日就已觀展,想著展期夠長,可以晚些再介紹,沒想到已到了展覽最後一周……
許雨仁說:「我感覺繪畫是一種過程。」
確實作品本身,就是許雨仁人生紀錄。
展覽內容從1970年代起至今橫跨50餘年,包括素描、水墨、油畫、複合媒材繪畫等3百多件作品。
展覽標題以「溺浮沉洄」為名,透過7個子題「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雄山大水,誰知多少?」、「立在石堆裡的自畫像」、「不盡的山山水水石石」、「點、生出了斷點斷線」、「墨墨純純,色色生生」,以及「慢然鬆生」,試圖呈現藝術家的創作脈絡。
【花式跳水・闕巧涵創作個展】
用「色」大膽又有些瘋狂的畫作。
鬼月初見瞬間,腦中突然冒出了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
跳脫的線條,以及超越正常纏繞扭曲的身體部位,也有點像是在看懸疑電影的細節……
回到展覽,畫展主題為:「花式跳水(Fancy Diving)」,藝術家是「闕巧涵」。
官網介紹文中如此形容:
「無拘束的女性身體構成了展覽和闕巧涵藝術創作的核心。
【隨景順境・歐志成馬賽克創作展】
以「隨景順境」為名,藝術家歐志成運用石英石、磁磚、金屬和玻璃等多種材質進行創作。
兼具技術與美感,令人不禁感嘆原來馬賽克拼貼藝術也可以這麼美!
個人很喜歡其中有貓的作品,好有意境。
【遇見貓・台日聯展】
愛貓人士千萬別錯過!
「遇見貓・台日聯展」展期只剩最後幾天!
聯展匯集台灣和日本的繪師、漫畫家,展出近50幅以「貓」為主題的畫作。
參展藝術家有台灣的D2、傑利小子、廖文彬和鄭硯允,日本則有琴坂映理、Yoshifumi、木原庸佐、山田雨月和元祖太貓堂等人參展。
【2024全國兒少陶藝獎】
以「織夢」為主題,陶瓷為主要創作媒材,兒童和青少年學生們的得獎作品。
雖然孩子們的技術比不上陶藝大師們,但創意無限,從幸福時刻、夢想、目標,到痛苦的時刻、惡夢呈現,有些作品讓人不禁會心一笑,也有些題材令人相當驚豔,值得為他們喝采。
【2024全國兒少陶藝獎】
【台灣書畫五虎將聯展・風華五璧】
以「台灣書畫五虎將」為名,陳克謙、陳衛曾、吳彩光、王愷、洪啟義五位年逾八十的藝術家聯合展出。
書畫界大老們的聯展,無論是書法,還是人物、花鳥等,充滿生命力與情感淬鍊,堪稱書畫界盛事,更深具時代意義。
個人很喜歡四大美人、春夏秋冬,以及梅蘭竹菊等作品,每件作品都值得慢慢欣賞。
【台灣書畫五虎將聯展・風華五璧】
【大秦雄風・兵馬俑與秦始皇帝陵特展】
兵馬俑發現迄今為止正好50周年,兵馬俑的發現,讓世人得以窺見大秦帝國的輝煌。
此展以3D列印技術展現高級軍吏俑、武士俑、立射俑、騎兵俑、車右士俑、車左士俑、御手俑等兵馬俑,並透過圖片、文字呈現考古調查和發掘研究成果。
除了展示考古發現,更有文物發掘體驗展區,可親自體會挖掘寶物的樂趣。
另外,還有設計學習單與著色遊戲等內容,蠻適合小朋友邊觀展邊學習。
缺點是展場動線規劃不佳,內容也不算特別精彩。
【有點萌的美術史・長尾智子臺灣首展】
確實有點萌的展覽。
就是展覽地點的大眾交通實在不怎麼萌啊…
定居於義大利米蘭的日本藝術家長尾智子(Tomoko Nagao)企圖展現「可愛」的當代藝術。
展覽重新詮釋藝術史的重要名作,將這些經典形象轉化,並加入當代大眾文化,期望引發對藝術及消費文化的反思。
炫麗色彩與可愛畫風之下,極盡細節的描繪,有些作品甜美,有些作品詼諧,有些則是超諷刺,確實有些不同。
由於很多作品與品牌結合,很適合開發成周邊產品,相對來說商業氣息也比較重。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策展人石瑞仁邀集12位臺灣當代藝術創作者參展,期望呈現臺灣當代雕塑的多元樣貌。
作品分為戶外區的大型雕塑,以及室內的雕塑作品展,企圖突顯「自我表述」與「對照欣賞」、「比較閱讀」的特點。
有些作品超乎個人對雕塑的想像,例如藝術家康延齡的《善念牡丹-天女的祈禱》,華麗浮誇的服裝、牡丹,以及光雕投影的顯現,與其說是雕塑,反倒像是多媒材組合的現代藝術。
【體育課・In Terms of Sport】
如何在美術館上堂不一樣的體育課?
現今社會又該對體育運動有何藝術想像?
因應巴黎奧運即將到來,新北市美術館的「體育課」(In Terms of Sport)展覽,試圖透過身分認同、族群文化、政治議題等面向,挑戰觀者對體育運動的固有印象。
展覽集結來自德國、巴西、印度、美國、南非和日本的國內外藝術家共同參展,也特別展出多項關於臺灣的獨特體育用品。
有些展間更變身為別具一格的運動場,可親自體驗在美術館裡運動的感覺。
【美好時光・印德拉多迪個展】
印尼藝術家印德拉多迪(Indra Dodi)的個展。
2022年也曾看過該藝術家的個展,因創作技法很特別,所以記憶特別深刻。
此次作品也和上次一樣,宛如兒童的塗鴉,隨興有活力,也很有故事感。上次主題是「敬生活」,此次則是以「美好時光」為題,童趣風格讓人邊看邊微笑,也能充分感受各場景的幸福感。
【Happy Life- Indea DODI Solo Show】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策展人:陳永賢
展出藝術家:張乾琦/陳家翊/陳新偉/洪鈞元/侯怡亭/許惠晴/黃盟欽/黃博志/洪政任/高俊宏/郭慧禪/李亦凡/廖祈羽/林俊吉/林俊良/拉勒俄嵐・巴耷玬/施威任/蘇匯宇/戴宏霖/王伯宇/王聖文/吳政璋/吳逸中/宇中怡
【漬的時態・傅聖雅創作個展】
藝術,如何藉由「紙張」表達情感?
對於藝術家傅聖雅來說,因長期從事製版和印刷的工作,不同的紙張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
正因紙張承載生活記憶和經驗,透過拼湊和組合,更能用來連結特定的情感、生活經驗。
例如作品中,有件名為「花的時間」,採用薄纖紙、溫感油墨和玫瑰感香墨進行摺紙創作,表達藝術家過去的一段感情。
觀者可將其取下觸摸,藉由顏色的變化與體感,一同感受曾經花費的時間。
宛如題名中的「漬」,用來傳達紙張的特性,既能吸附和保存,亦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