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米個展】
幾米第一次公開油畫創作,當然得特地前往參觀!
話說幾米的繪本,大概是我重複買過最多的書,
因為以前送給日本朋友的生日禮物,幾乎都是幾米的繪本。
此次幾米個展共展出14幅油畫與多件紙上作品,
都是為個展量身打造之作。
作品有著幾米一貫的風格,既孤獨又溫暖。
與繪本畫作不同,顏色鮮豔、用色大膽,相當刺激視覺感受。
【幾米個展】
幾米第一次公開油畫創作,當然得特地前往參觀!
話說幾米的繪本,大概是我重複買過最多的書,
因為以前送給日本朋友的生日禮物,幾乎都是幾米的繪本。
此次幾米個展共展出14幅油畫與多件紙上作品,
都是為個展量身打造之作。
作品有著幾米一貫的風格,既孤獨又溫暖。
與繪本畫作不同,顏色鮮豔、用色大膽,相當刺激視覺感受。
【2023台灣設計週-彈性橋接】
聚焦永續發展和智慧創新議題的「2023台灣設計週-彈性橋接」,
其中主題展於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展出中。
展覽內容涵蓋數位媒體、平面設計、產品包裝、材料應用、
自然創作、食物設計和公共美學等領域,
展現在地團隊的創作成果。
有些作品以前曾因設計感十足驚艷過,
【2023移地行動—游人如織】
繼2023台灣設計展後,今年再次造訪鶯歌,
參觀新北市美術館的新展覽「2023移地行動—游人如織」。
根據官網介紹:
「游人如織」的命名靈感源自成語,
寓意無數遊人就如同一塊又一塊繁密交錯的織錦,
層層交疊。
展覽概念擴展了這一比喻,
【幸福哲學家・ciaoillustration個展】
位於圓山MAJI園區的游移美術館,
最近有個名為「幸福哲學家」的畫作個展。
雖稱不上大作,
但正如展覽名,
從畫作中可感受到創作者的幸福感,
還蠻可愛的。
【兔想世界・倪士珍創作個展】
以兔子作為創作符號,據說是藝術家將自我投射在兔子的形象中反思、自省,藉以代表個人成長和自我探索的旅程。
由於紙漿雕塑的自由度和表現力強,所以創作的可能性也高。
相較於兔子既定的可愛印象,作品反倒有些幽默,又帶點風趣、搞怪風格,確實是獨特的兔想世界。
【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
以「小世界」(Small World)為主題,2023台北雙年展即日起至2024年3月24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本屆雙年展由周安曼、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和穆柏安(Brian Kuan Wood)共同策劃,匯聚50多位臺灣及國際的藝術家和音樂人,展出聲響、動態影像、攝影、錄像、繪畫、雕塑和裝置作品等全新創作和委託製作。
主題「小世界」,代表希望,也透露不安,企圖探討後疫情時代的新生活想像,個人對自我生活的掌控,以及被孤立於群體之外的隱憂。
展出作品中,個人最愛2件作品,其中一件是印尼藝術家阿迪亞.諾瓦立(Aditya Novali)的《亞洲(虛構)房地產計畫》,藉由一棟狹窄的微型公寓,反思居住問題。
【獅子•公主•獨角獸-陳盈帆個展】
滿滿童話故事色彩的展覽。
主題為童話故事中經常登場的「獅子、公主、獨角獸」。
富含童心的作品,純真中亦帶有追尋自我之感。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
【領域展開・陳以軒個展】
因習慣在觀展前,刻意避開相關展覽評論,所以看到主題為「領域展開」,誤以為與動漫《咒術迴戰》有關,其實只是名稱、概念取自動漫,透過「範圍物」探討空間領域的關係、規範。
所謂的「範圍物」,是藝術家陳以軒自己下的定義,意指在開放空間中的各種劃定範圍用的器具、看板、告示和植栽等。
現場除了展出照片,也設置可移動的多組立體物件,更特意利用內外牆間的空隙,展出需近距離觀看的作品。
老實說剛進入觀展時有些錯愕,但遊走其間後,漸漸感受到主題的妙意,蠻有意思的展覽。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 (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7號)
【隱喻之影・比喻之光】
攝影的光影表現一直是其魅力所在,
拿捏得當即是巨作;拿捏不當即是紀錄。
隱喻也好、比喻也佳,
無所謂好壞,皆為美景。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舉辦的
「比喻.隱喻:逐光追影及它義」展覽,
以「光影」為題,
【灼越─北科大・陶博館臺灣陶藝巨擘展】
第一次到北科大藝文中心看展,
才知道原來這裡有與陶瓷博物館平行推出的臺灣陶藝巨擘展。
「臺灣陶藝獎」是陶藝界最具有指標性的重要獎項,
20多年來見證當代陶藝發展軌跡,
成就臺灣的陶藝文化。
展覽匯聚臺灣陶藝獎最高殊榮—
【詩書蘊雅真・連勝彥書藝展】
話說所有藝術中,最不懂的就是書法。
因為不懂書法,所以純感受。
只覺得似乎得修心養性才寫得了一手好書法。
從作品的字體、結構,多多少少能欣賞到書法家的藝術內涵,這就夠了。
【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
兩年舉辦一次的聲響藝術節,即日起至11月19日於臺北市的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登場,另有不同城市的場館共鳴舉辦。
此次活動分為「當代音樂/聲響」、「VR新聲境」、「舞蹈聲響」、「展演跨域」、「詩與聲響」和「校際單元」等單元,匯聚法國、德國、日本、澳洲、阿根廷等200多位創作者、表演者,推出新創或現地重製的節目及作品,可實際感受沉浸式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
各演出活動需透過ACCUPASS活動通線上報名,有些免費索票參加、有些則需購票入場,若沒搶到票也沒關係,有些演出也接受現場排隊候補。
各作品展覽與演出時間不同,甚至有重疊時段,且因各場次票券數量有限,參觀規則也不同,基本上就是先搶先贏。
有些活動報名參加代表同意主辦單位就活動過程進行攝、錄影,並無償授權作為活動紀錄及行銷、宣傳與藝文推廣之用,若不想被拍攝,記得詳看票券說明。
造訪C-LAB之前,由於已先索票,所以當日連看了《誰的手術刀2.0》、《森聲不息》和《共鳴記憶:聲體糾纏》等3場演出。
【玉面笑笑生・蔡宜儒個展】
蠻無厘頭的藝術創作個展。
看畫作宛如看周星馳的電影一般,難怪展覽主題會取名為「玉面笑笑生」,有著一本正經的搞笑感。
畫風十分有趣,頗能感受藝術家的童心,看著看著忍不住會心一笑。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六合院西區(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
【WeWe Futures・投你的未來】
2040年的我們會擁有什麼樣的未來?!
毛小孩可以有牠們自己的寵物嗎?
跨性別者該怎麼上太空?
是否可製造一朵專屬於你的雲?
「WeWe Futures・投你的未來」是以2040年為背景的未來主題展覽,藉由人工智慧、生物科技、智慧城市和數位藝術等主題,展出各式未來情境主題作品,期望大眾一同反思未來世界的可能性。
【2023台灣設計展・O起來】
新北市舉辦的2023台灣設計展,即日起至10月22日於鶯歌登場。
今年以「O起來(圈起來)」為主題,「O」蘊含「環」之概念,代表新北環狀的城市樣貌。
主展區包含新北市美術館、鶯歌陶瓷博物館、鶯歌國民運動中心、鶯歌區同慶市民活動中心和新太源藝術工坊,另有衛星展區以及新北各行政區響應活動。
主展區中的重點展覽位於新北市美術館,因首次舉辦大型展覽,假日期間人潮眾多,基本上進入各展間的情況,就是排隊排隊再排隊。
個人覺得新北美術館的動線混亂、標示不足,加上美術館內開放嬰兒車進出展間,還有許多家長無視孩童橫衝直撞,經常可見有人被嬰兒車或孩童撞到,場面只有一個亂字可形容。
強烈建議若想好好逛展,找個平日的時間去吧!
【嘉年華・陳芷筠創作個展】
如嘉年華般、既鮮豔又超現實的遊藝創作。
藝術家陳芷筠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為基底,將女性雜誌當作素材,結合繪畫和拼貼技巧,重新詮釋原有的既定形象。
作品呈現的視覺效果,確實驚人,但喜歡與否則是因人而異。
【2023 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
以「從心開始AI」為題,,「2023 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即日起至2023/10/29於桃園展演中心舉辦。
去年的桃園科技藝術節就很有趣,果真今年也沒讓人失望。
17組來自各國的知名多媒體藝術家與團隊聯手展出,分為「身體沉浸」、「趣味沉浸」、「空間沉浸」、「意識沉浸」、「情緒沉浸」和「共享沉浸」6大展區,每一件作品都令人駐足欣賞,視覺和聲光效果十分迷人。
展出作品中,個人非常喜歡其中三件作品,像是Ouchhh Limited X 墨稼文創的《海洋數據_臺灣微風》、都浴翰與醫電數位轉型公司的《衍生∞自然》,畫面之美,令人驚豔。至於楊泳梁 X 友達光電的《極夜霓虹》,擬真的解析度更是令人忍不住盯著一直看,仔細看才明白巧妙之處。
【2023臺灣文博會・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開箱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配合2023臺灣文博會,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以「鐵博・新生」為題,開放參觀國定古蹟內部「澡堂」、「鍛冶工場」、「客車工場」和「總辦公室」等四大展區,展示古蹟臺北機廠的歷史。
澡堂空間推出「氤氳時代─員工澡堂常設展」,重現員工澡堂的職工生活氛圍,亦結合藝術家創作,空間感十足。
【2023台灣文博會・文創品牌】
歷年來範圍最大的2023臺灣文博會,即日起至10月1日,假華山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花博公園爭艷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和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等地舉辦。
活動涵蓋5大主展區和5個副展館,集結超過540家IP授權、文創品牌共同參與。
以「文創品牌」為主的展覽,於華山文創園區和松山文創園區登場。
華山展區以「台灣特有種」為題,邀集23個台灣插畫藝術創意IP代表隊參展,可了解創作者如何從臺灣走向國際。
【遊戲狀態・梁祥發創作個展】
久未造訪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沒想到整棟建築都變成展場,少了咖啡廳的設計,甚至從外就能看到一樓的展覽內容,感覺文藝氛圍更加濃厚了。
推開門,立即走進藝術家梁祥發創造的遊戲世界,頗有進入異世界之感。
梁祥發的作品多以大理石為媒材,以手掌為主題的創作,用來隱喻人們溝通的肢體語言與符號。
遊逛其間,真的有身在遊戲中的感覺,很有意思的白色遊戲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