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為何你容易失控發脾氣?消解憤怒的42堂課》

閱讀筆記《為何你容易失控發脾氣?消解憤怒的42堂課》

★高情商的大人,

即使情緒不好也不會讓人際關係出現裂痕,

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挫折感,

進而有效溝通、解決問題。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憤怒是人類自然的情緒,

但每個人處理怒氣的方式卻不相同。

有人會把怒氣憋在心裡不斷折磨自己,

有些人會口出惡言發洩怒氣,

有些人訴諸於肢體暴力,

有些人則是直接爆發出來。

不論你如何處理這種情緒,

你現在之所以看這本書,

正是因為自己或某個關心你的人認為你有憤怒的問題。

如果你很難克制自己的怒氣,你並不孤單。

其他數百萬名青年男女也和你一樣,

受到憤怒的破壞力所影響。

憤怒掌控了他們的行為,

破壞了他們的人際關係,

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

但他們可以重新取回掌控權,你也一樣。

 

●回答「什麼是憤怒?」這個問題之前,

你必須先檢視自己的憤怒與過去經歷的其他情緒有何不同,

以確認自己對憤怒的感受及行為。

憤怒與喜悅、悲傷或恐懼等其他情緒截然不同。

如果請你描述憤怒的感覺,

你可能會用以下其中一個詞彙來表達:

惱怒/ 挫折/激怒/激動/暴怒/生氣/煩亂/忿忿不平/

憤怒/煩惱/乖戾/ 憤慨/憎惡/ 憎恨/狂怒/嫉妒/敵意

要回答「什麼是憤怒?」這個問題,

首先要用字詞來確認自己生氣時的感受,

然後再檢視這些感受的強度變化。

在了解憤怒之前,

你也必須探討自己的行為

如何依據憤怒的激烈度或強度而有所變化。

例如,懷有敵意的人會比挫折的人更生氣。

多數人從未想過用詞彙來形容自己的憤怒,

或是這些詞彙如何隨著他們感受的強度而變化。

如果他們思考過這點,

或許就能明白憤怒的程度與自己感受的強度之間的關聯。

 

●請冷靜思考「什麼是憤怒?」,

以及「憤怒與我體驗過的其他情緒有何不同?」,

接著把浮現在你腦中的答案寫下來。

1.請說明你對憤怒的定義。

2.請隨手寫下至少十個詞語來形容你的憤怒。

圈出至少五個最能代表你強烈或最激烈憤怒的詞彙。

3.請寫下你圈起來的那五個詞語,

並說明你在經歷每個詞語時的感受。

請以 (高強度)至 (低強度)的順序將這些詞語排序。

最後寫下你生活中出現這些感受的頻率,

例如:常常、有時候或很少。

 

●憤怒一直是最神祕的情緒之一。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試圖了解這種情緒。

從宗教卷軸到希臘神話,

憤怒都與不快樂的神祇有關,

甚至被描述為惡靈附身。

不幸的是,

關於憤怒的迷思可能十分危險,

因為這些迷思會成為不良行為的藉口,

讓人認定自己無法改變。

 

●多數人對於憤怒並沒有太多的想法,

而是直接反應。雖然憤怒的感受因人而異,

但重要的是必須認清憤怒可能會影響和控制行為。

評估自己的憤怒,

有助於你找出自己需要加強哪些方面才能克制自己的怒氣。

 

●每個人都有會引發自己憤怒反應的觸發因素。

有些人稱這些觸發因素為「地雷」或「怪癖」。

不論你怎麼稱呼這些觸發因素,

每當令人生氣的事情發生時,

你要能夠找出和辨別這些因素,

因為這些因素可能造成你大發雷霆。

 

●憤怒是偽裝大師,

會偽裝成羞恥、恐懼和悲傷等各種情緒。

當我們遭遇不順心的事情時,

發怒會比展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承認自己傷心或害怕來得容易。

用憤怒來偽裝自己的感受並不能解決問題,

這麼做只會暫時掩蓋問題,

可能導致問題變得更嚴重。

 

●扭曲或誇大的想法會讓憤怒壯大。

只要知道自己何時會出現扭曲的想法,

並在發現扭曲的想法出現時加以正視,

就能擊退憤怒。

扭曲的想法可分為數種類型,

以下是最常見的幾種。

1.怪罪他人

將當下情況的所有責任推給他人,

同時忽視自己在這個事件中可能扮演的任何角色。

怪罪可能讓你覺得自己無力改變,

因為你已將自己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他人。

2.放大情況

假設最壞的情況,並將事情不成比例的放大。

這會造成無助感,

因為你已認定自己注定會經歷最壞的情況,

既然如此,何必努力?

3.貼上標籤

根據自己對他人的感覺來給別人扣上帽 子。

貼標籤會讓你更為憤怒,

因為你告訴自己那個人可鄙又犯了錯,

所以你說服自己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且正確的。

4.妄下結論

認為別人是故意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

5.以偏概全

只依據當下情況的其中一個面向,

就用決定性的字眼做出結論。

 

●以下五個方法可以幫助你過濾反應:

1.別在盛怒之下回應。

2.讓頭腦冷靜下來,先跳脫當下的情況。

3.放慢速度,列出優缺點來權衡自己的選項。

4.在把話說出口之前先練習一下。

5.不要壓抑情緒。請盡早處理棘手的情況。

 

●沒有什麼事比生氣時在網路上發文更容易惹出麻煩了。

在網路上發文就等於讓他人來干涉自己的事,

因此揭開了後續各種事件的序幕。

所以明白在網路上哪些話可說、

哪些話不能說是很重要的。

在網路上發文比當面告訴對方還容易。

這是因為螢幕會隱藏重要的社交線索,

使我們無法解讀他人的反應,

因此讓人有所向無敵的感覺。

我們當面與他人溝通時,

對方會透漏一些線索讓我們解讀他們對於資訊的反應,

但透過鍵盤與他人溝通時,

我們看不到對方的表情,

也聽不見他們的語調。

如果我們能得知對方的反應,

也許就會明白自己在網路上的行為有多傷人。

 

~瑞雪兒‧卡薩達‧羅曼(Raychelle Cassada Lomann)/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為何你容易失控發脾氣?消解憤怒的42堂課》
~《The Anger Workbook for Teens: Activities to Help You Deal with Anger and Frustration》

 

#為何你容易失控發脾氣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為何你容易失控發脾氣?》】

【金石堂購買《為何你容易失控發脾氣?》】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如果您喜歡我分享的內容,
請幫我在下方拍手區按圈圈裡的拍手圖案5次!
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
可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回饋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

arrow
arrow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