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人際的法則:
一點就通,連難相處的人都可以應對》
★朋友讓你失望、同事與你不對盤、
主管處事不公、家人難以溝通、老師吹毛求疵,
另一半忘了你的生日…。
即便他們的理由爛到難以置信,
但肯定都是有原因。
●你幫助他人越多,
你自己也會活得越快樂。
祕訣在於「讓周圍的人快樂」。
沒錯,
無論是抱怨連連的同事、過度緊張的家人,
還是吹毛求疵的大學教授,
只要方法運用得宜,
你便能讓他們少發些脾氣或減輕些壓力。
當然,
你無法揮揮魔法杖便消除他們遇到的麻煩事,
但至少他們在與你相處的時光裡是愉快且融洽的。
●我們時常認為自己的處事方式是最好的,
與我們不同的人都是錯誤的,
或者至少不如我們的做法那麼恰當合宜。
我還記得自己十二歲那年,
我到一個朋友家裡住了幾天,
發現到他們家使用另一個牌子的牙膏。
我當時覺得這一家人真奇怪--
顯然我們家選擇的牙膏品牌才是最好的,
否則我們也不會一直用它,
為什麼他們不也使用它呢?
我相信你也遇到過這樣的事,
只是有時很容易忘記。
當某人的行為讓你忍無可忍的時候,
選擇批評他們的愚蠢或者不理智是十分容易的;
但是若讓你設身處地地思考他們的行為可能是合理,
只是不適合我們而已,
那麼便困難多了。
然而,如果你想與他人和諧相處—
對你也對他們—
你必須堅定地承認即便你不喜歡,
也不能代表它是錯誤的。
一旦我終於接受了這位同事的桌子
不可能像我一樣雜亂無章,
並且覺得他這樣還不錯時,
那麼要去欣賞或喜歡他就容易多了。
●其實,
有些時候能改變某個人的行為便已足矣,
因此你也就別太在意他們的本性了。
這就像是得到你老闆的授權等同於得到勝利,
至於誰該在乎他們的本性?
無論如何,那個人絕對不是你。
然而當一個重大任務隨之而來,
他們又回到舊有的行事作風時也別太意外,
因為他們確實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本性。
在面對高風險的情況時,
過去授權他人的恐懼經驗使他們重拾本性罷了。
●實際上,
告訴對方處境並不像他們所認為的那麼糟,
從來不是什麼好的相處之道。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果有人剛剛失去另一半、離婚、被裁員、生重病,
這時候你說你比對方的處境更糟,
對方的心情也不可能忽然變好。
●不給直接建議,
就不會給對方施加壓力,
你只需要提出一些明理、睿智的問題。
希望前面的幾條法則沒給你帶來太多的負能量,
我不是說你的善意幫忙只是使事情變得更糟。
我明白你不想看到你關心的人難過,
你想改變他們的處境,
這一切都合情合理。
所以我有個建議,
為什麼你不嘗試幫助對方,
讓他自己做出更好的決定呢?
這麼一來,
你不用涉入太深,
對方也會變得更有自信、更加開心,
你也會覺得自己有幫到對方,
這不是皆大歡喜嗎?
雖然我不能保證對方最後做出的決定會和你的一樣,
畢竟適合你的選擇不一定對他奏效,
但你至少能幫助對方把整件事情好好地梳理一遍。
順帶一提,
這種方法可用於對方直接向你尋求建議時;
如果對方只是來找你聊聊他們的麻煩也適用。
你有個萬能的回覆方法—
你只需要問些問題就行。
對,就是這麼簡單。
●我發現,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
別逼迫自己一下子接受這些人的全部,
這實在太困難了。
如果你仔細挖掘的話,
總能在這些人身上找到某些特點。
你只需要找到它。
這時不妨思考一下,
在他們的伴侶和小孩眼裡看到的他是什麼模樣,
也思考一下在他身邊的人們為何如此觀看。
即使你一開始會為他們的伴侶、小孩感到難過,
可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
那也是趨向愛的步驟啊。
也許他擅長做自己的工作,
使伴侶的生活更加輕鬆,
也許他很幽默、也許他對動物們很友善,
諸如此類。
一旦你邁出艱難的第一步,
你就會逐漸改變自己對他的看法,
從不喜歡到不討厭,
甚至最後逐漸喜歡上對方。
至於如何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善意—
你可以偶爾給予對方真心的稱讚,
也可以在偶遇時給他們一個微笑。
久而久之,對方自然能感受到的。
●我們會講到各種難相處的人,
你能做的只有盡可能地理解他們的思維。
但你需要意識到—
你不可能改變別人—
正如我們在第十二條法則裡所談到的。
如果你應對得當,
你可以讓對方對你保有基本的和善,
但在一些情急所迫的狀況下,
他們仍舊會遵循自己原本的個性。
例如,
一個情緒勒索者可能倏然發現你不吃這套,
那麼他便不會在你身上浪費時間,
甚至不再以此打擾你;
但你無法阻止他繼續情緒勒索他人,
或者在背地裡繼續使用他的伎倆。
順道一說,
本條法則甚至適用於你的孩子。
這可能是他們的天性,
或甚至你已無法改變的相處方式。
無論是哪一種,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
他們以情感綁架你是行不通的,
到最後,
他們唯一可以改變的是自己與他人相處的方式。
所以,從邏輯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是:
你只能改變一個人,
那就是你自己。
如果別人的行為讓你感到厭煩、壓力大、沮喪甚至憤怒,
需要改變的人是你自己,
而不是對方。
因為這些負面情緒產生在你身上,
而不是他們身上。
●這些人想出了一種新穎的方式來操縱你,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戀愛中。
你知道他們正在操縱你,
但你拿不出證據。
他們會否認,
而且他們的手法過於高明,
以致於其他人也不會相信你。
他們在交談中會占據主導位置、
會情緒勒索你、從不接受指責、試圖說服你,
讓你認為自己才是有問題的人,
他們擅長說謊、會植入假訊息、會故意阻撓你,
敏銳捕捉到你的弱點等等。
一個微不足道的操縱者就已經很難對付了,
更別說一個經驗豐富的操縱者。
對於這樣的人,
你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不要讓他們說服這是你的錯。
如果你知道對方具有操縱欲,
那麼他說的任何關於你太過敏感、健忘或不講理的言語,
請都不要予以理會。
學會相信自己的判斷,
而不是一昧聽信他人觀點。
每個操縱者都有自己慣用的策略,
你應該思考如何辨識,
並且預先計畫好你的因應辦法。
如果他們在工作中會拿你的成果來邀功,
請開始在寄信聯絡人中加入主管的email。
如果他試圖將自己的意願藉由你的嘴巴說出來,
千萬不要上鉤。
請明確表示要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查.譚普勒(Richard Templar)/英國家喻戶曉的暢銷作家
~《人際的法則:一點就通,連難相處的人都可以應對》
~《The Rules of People: A personal code for getting the best from everyone》
#人際的法則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如果您喜歡我分享的內容,
請幫我在下方拍手區按圈圈裡的拍手圖案5次!
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
可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回饋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