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名作要從最後一句開始讀?》
★川端康成的結尾竟飄出了BL的味道;
三島由紀夫結尾的草食系男子變肉食系,
說的正是他自己?!
谷崎潤一郎的結尾證明他果然是個變態;
海明威的結尾則透露作家其實想當一隻貓…
●非讀不可的名作結尾!你猜得出是哪一本書嗎?
1.「他知道能克服這次危險,靠的是自己的力量。」
2.「這天腹瀉終究沒有停歇,乘上火車後依然持續著。」
3.「上帝自在天國,世間一切安好。」
4.「這些武器對付的卻是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本身。」
5.「(甲府的富士山)很像酸漿。」
6.「但牠們已經完全無法分辨誰是豬、誰是人了。」
7.「於是他們站了起來。—再一次站起來!」
8.「所以阿清的墓就在小日向的養源寺。」
9.「但是,船救起了另一個陌生的孤兒。」
10.「說到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處刑那一天,
有大批群眾前來觀刑,用憎恨的叫聲迎接我。」
( )卡繆《異鄉人》
( )夏目漱石《少爺》
( )梅爾維爾《白鯨記》
( )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
( )谷崎潤一郎《細雪》
( )小林多喜二《蟹工船》
( )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
( )三島由紀夫《潮騷》
( )露西.M.蒙哥馬利《清秀佳人》
( )太宰治〈富嶽百景〉
●我們都知道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裡,
哈姆雷特最後死掉了;
也知道夏目漱石的《少爺》最後,
少爺離開了四國。但即使知道,
《哈姆雷特》和《少爺》的魅力也不可能因此減損。
因為它們可不是這幾天才剛上市的新書。
若要稍微強勢地重新定義,
那麼所謂「古典」、所謂「名著」,
就是人們某種程度上共享內容的作品、
是即使點出「尾」也毫無問題的作品。
至於那些還沒有實際讀過作品的人,
我想要將這句話送給他們:
「少在那邊囉哩囉唆,書拿起來讀就對了!」
只有這一點我可以打包票:
「讀過的人」,一起聊書絕對更有趣!
●夏目漱石/《少爺》(坊っちゃん)
-書名為什麼是「少爺」?
少爺從東京的物理學校(現東京理科大學)畢業後,
前往四國松山的舊制中學任教,
成為菜鳥數學教師。
夏目漱石的《少爺》問世已百餘年,
松山至今依舊是少爺的小鎮,
有少爺列車、少爺棒球場,
甚至還有當地名產少爺糰子!
話說,
《少爺》的書名為什麼是「少爺」呢?
《少爺》是以「我」為敘述者的第一人稱小說。
狸貓校長、紅襯衫教務主任、菜瓜、馬屁精和豪豬同事,
以及半熟瓜的未婚妻瑪丹娜等等……
作品中有許多以綽號稱呼的角色,
但那些都是「我」任意起的綽號,
就和《我是貓》裡的貓一樣,
「我」本身並沒有名字。
中學裡的惡童們給主角起的綽號則是「紅毛巾」。
然而,這「少爺」的稱呼究竟是打哪來的?
從結尾重讀小說,
才總算瞭解了箇中緣由。
「忘了提到阿清的事。」
主角在最後以這句話提起的,
是一輩子庇護著「我」的奶媽阿清。
『阿清在過世前一天叫我過去說:
少爺,求您了,
等我死了,
請將我葬在少爺家的寺院墓地裡,
我會在墓裡等著您。
所以阿清的墓就在小日向的養源寺。』
沒錯,
「少爺」是奶媽阿清對他的稱呼。
只有過世的阿清一個人這麼叫。
記著這一點重頭再讀,
一般都說是大快人心、
勸善懲惡劇的《少爺》的印象便得到了修正。
《少爺》這部作品其實是一封寫到一半、
半途而廢的給阿清的長信,
爾或追悼?
作品中浮現出一個在最心愛的奶媽面前,
拚命逞強稱能的男孩形象。
●喬治‧歐威爾/《動物農場》(Animal Farm)
-受支配者的奴相令人恐懼
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場》是批判舊蘇聯史達林主義的寓言故事,
被稱為二十世紀的伊索寓言。
「這天晚上,莊園農場的瓊斯先生鎖上雞棚,
但因為喝得爛醉,忘了關上裡面的小門。」
動物們趁此機會發動革命。
受虐待的動物們成功地將人類驅逐出農場,
奪得親手經營農場的權力。
農場改名為「動物農場」,
理應朝著理想的未來邁出了腳步才對。
然而兩隻豬領導者,
雪球和拿破崙路線對立,
展開權力鬥爭,
敗下陣來的雪球遭到放逐,
此後狀況日益惡化。
拿破崙成了獨裁者。
豬變成(官僚似的)特權階級,
狗則成為豬的手下(令人聯想到警察);
牛、馬、綿羊、山羊、雞,
還有各種低等動物和鳥(令人聯想到勞工)
這些底層的動物被迫在獨裁者腳下像奴隸一樣幹活,
漸漸習以為常。
書中影射的當然不只是舊蘇聯。
最後一幕尤其予人兔死狐悲之感。
不知不覺間,革命的理念被改寫了,
豬居然和牠們驅逐出去的人類一起玩牌!
「屋外的動物們從豬看到人,再從人看到豬,
又再次從豬看到人。
但牠們已經完全無法分辨誰是豬、誰是人了。」
「完全無法分辨誰是誰了」。
曾經為新總統誕生而狂熱的大國,
以及政權輪替後重回獨裁的極東島國,也都是這個模樣。
●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
-震撼全世界的環境問題原點
卡森在最後一章指出,
「應用昆蟲學者的觀念和做法,
簡直如同處在科學的石器時代。」
「原始到幾乎稱不上學問的科學,
卻拿到了最尖端的武器,
真是一場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災難。」
接著是最後一擊:
「開發出可怕的武器拿來對付昆蟲,
然而這些武器對付的卻是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本身。」
「科學的石器時代」這樣的比喻怵目驚心。
在福島第一核電廠爆發事故之後的今日讀來,
更是驚心動魄。
本書絕非提出泛泛之論的警鐘,
而是以對科學家的批判作為總結。
本書是讓世人重新思考大量使用農藥之惡的全球級暢銷書。
1955年後的越戰就曾使用枯葉劑,
假使美軍看中的是農藥的毒性,只能說是泯滅人性。
●狄更斯/《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
-鬼魂下藥過猛?
《小氣財神》看似是宣揚基督教的博愛精神,
但重讀之後發現,這篇小說的宗教色彩意外地淡薄。
儘管歷經產業革命,
十九世紀的英國國內貧富差距依舊相當懸殊。
小氣而冷酷的史古基,
也可以視為當時充斥拜金主義氛圍的英國化身。
之後史古基洗心革面,決心做好人,
主動開口為鮑伯加薪,並且盡心盡力幫助小提姆,
人們甚至讚揚
「若說有誰知道如何慶祝聖誕節,那就是他」。
簡直像是聖誕老人的誕生祕辛。
「願上帝保佑我們每個人!」
史古基簡直歡天喜地過了頭。
而這樣的變化似乎也稍嫌過了頭……
是個教人略感傻眼的結局。
●露絲·潘乃德/《菊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恥感文化」真正的意涵是什麼?
「過去美國舉國對抗的敵人當中,
日本是最為陌生的敵國。」
本書以此段文字揭幕。
事實上,
這本書原本就是奉戰時情報局命令,
研究「不可解的日本人」而寫成。
日本人深愛藝術,
擁有菊花栽植祕術,
卻也崇尚刀劍,
重視武士榮譽,
同時具有這般矛盾的兩面。
作者利用義理、恩、人情等關鍵字,
分析「日本文化的形態」。
第十章提到,
若說美國的本質是以內在善惡來判斷的「罪感文化」,
日本就是依據外在強制力行事的「恥感文化」。
但這並非本書主要的主張,
著墨也不深;
應該要矚目的反而是最後一幕。
作者說:
「現在,日本人將軍國主義視為失敗而終的光明。
往後發展全端看世界動向。
日本關注著他國的動靜,
一旦他們發現軍國主義並未失敗,
就會再次燃起好戰的熱情。
但「倘若其他國家的軍國主義亦以失敗收場,
日本將會證明她如何親身銘記一頓教訓:
帝國主義的侵略企圖,
絕非求取榮譽之道。」
以別人的反應來決定自身態度的日本,
這近乎於對一個難以抵禦外部壓力之國的諷刺。
這正是「恥感文化」的真面目。
因此往後若要提「恥感文化」,
最好先仔細重讀原著,
免得以訛傳訛愈來愈離譜,
反而落得恥感的下場。
●無論形式如何,
結尾都注入了作者的部分心血,
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任何作品都是起頭容易收尾難。
本書介紹的作品當中,
也有幾部是未完而終。
有時書還沒收尾,人生就先到了尾聲。
來到最後一句時,
總會掠過「終於走到了這一步」的感慨,
當然會想寫下類似
「燦爛的朝陽灑在徹夜未眠的我的書桌上」這種句子吧。
~齋藤美奈子(Saito Minako)/作家、文藝評論家
~《名作要從最後一句開始讀?解讀古今東西文豪132部經典名著的結尾品味》
~《名作うしろ読み》
#名作要從最後一句開始讀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如果您喜歡我分享的內容,
請幫我在下方拍手區按圈圈裡的拍手圖案5次!
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
可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回饋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