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

 

★吃豬、吃牛、吃雞、吃魚都沒問題,

為什麼就不能吃人?

瀕臨絕種的北極熊、跳鼠該救,

為什麼路邊的蟑螂、老鼠卻該死?

去藝廊看裸體素描很高尚,

在家看女優寫真集就是下流?

悅耳歌聲與擾人噪音該如何區分?

美甲護膚沙龍限定女性職員,

算是性別歧視嗎?

 

●只要身處人群之中,

我們就開始進行哲學思考。

我們不需要任何數學計算能力、歷史知識或科學調查,

只需要日常生活經驗。

就某方面來說,哲學既不像數獨遊戲那般困難,

也不像填字遊戲那樣隱晦得煩人;

不過,另一方面來說,

哲學帶來的是更大的挑戰與滿足,

這不僅僅因為哲學也許永無盡頭,

更因為這些問題會不斷延續下去,

有些甚至無可逃避。

當然,

哲學不只是用來娛樂;

哲學的作用在於增進對世界的基本理解,

並解決迷思。

這本書帶來許多難題,

但希望你遇到的難題並不在於文字,

而是它們所帶出的深入思考,

關於世界、人性以及 語言與思考本身。

 

●一位叫潘妮洛普,

悲觀和一位叫奥菲莉亞·樂觀的探險家兩人去探索山區,

突然發現遠處有隻又大又餓的棕熊,

顯然打算大開吃戒--

把她們吃下肚,熊直直奔向她們,

準備享受一頓美味的早餐。

「我們最好快逃。」

奧菲莉亞·樂觀趕忙催促。

「有什麼用?我們怎麼可能跑的比熊快。」

潘妮洛普,悲觀絕望地嘆了一口氣。

「不用啊。」

奧菲莉亞露出一抹詭異微笑。

「我們不必跑贏熊-我只要跑贏妳就行了。」

話剛講完,她拔腿就跑。

迷思:

如果讓自己活命的代價,

是讓另一個無辜的人死去,

這在道德上是可接受的嗎?

 

●我們為何要拯救瀕臨絕種的物種?

為何要拯救跳鼠?

失去了嘟嘟鳥,我們為何遺憾?

保育人士會出於人類的利益或潛在利益,

做出簡單快速的答案,

因此保育的合理性是以該物種對於人類的價值為前提:

或許物種多樣性有助地球維持生態平衡,

或許不同物種提供的基因庫有助醫藥發展、

或許人們從觀賞不同種類的動物獲得快樂···

我們對失去嘟嘟鳥感到遺憾,

就是出自於這樣的理由。

假如跳鼠對生態或基因研究不具「工具價值」,

我們也假設跳鼠習慣躲藏並棲息在荒蕪之地,

所以人類難以看見牠們,

無法從觀賞牠們得到快樂。

這樣的話,這個物種還有價值嗎?

 

●在慾望與藝術欣賞之間,

確實存在差異,儘管這種差異有時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但有時也會被混淆,

例如有些畫家就曾受到模特兒的吸引,

雖然他們聲稱是為了藝術而情不自禁。

不過,在人體素描課上的模特兒,

並不該被視為慾望的對象。

如果畫家的目的在於滿足慾望,

所以假裝畫畫,或真的開始作畫,

就像盜賊裝成清潔工並真的擦起窗戶那樣,

那麼他便如同那個盗賊一樣,設了場騙局。

他的所作所為,

等於傷害模特兒,

儘管模特兒正斜躺著,

全然不知他真正的意圖與慾望。

 

●產生信念的原因,

必須與信念本身有所差異,

才足以稱為原因。

信仰宗教的教徒,

有時會用經文內容來合理化他們的信仰:

「那為什麼要相信經文呢?」

「因為是神的話語。」;

「為何要相信神的話語?」

「因為經文裡這麼寫。」

支持你擁護某種信念的理由,

必須與信念本身無關;

你的信念出自於這項理由,

但這一項理由並非出自於你的信念,

理由與信念之間沒有相關性是很重要的,

在許多方面如此,

例如在討論健康時,

如果診斷結果顯示你的心臟沒有問題,

那你便能合理認為你的生命不會因為心臟而突然中止,

如果你有任何早死的可能,

那至少也跟心臟沒有關係。

 

●人們偏好非黑即白。

差異明顯的答案。

甚至連哲學家也是如此。

「你要從甲地去乙地旅行嗎?

若是這樣的話,

你不如直接持在乙地,

便不必舟車勞頓,」

這種想法也許有時是對的,

但一般來說,

當我們移動到乙地時,

移動本身也是有價值的,

我們必須記得,

即使我們是為了特定目的而採取某種行動,

該行動本身仍然可能具有價值,

不一定只是達成目標的手段而已,

我們也許會開始幻想,

如果蚱蜢玩的遊戲也有助於儲藏冬季糧食就好了;

或是反過來想,

如果喜好運動的人,

能一邊踩著健身器材一邊產生電能就好了。

 

●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

一名女士說:「我真想吃了你。」

她的潔白大牙閃爍,

眼睛透露著飢渴,

雙臂環繞我的脖子。

這個俱樂部盛情邀請我加入會員,

再加上如此友好、熱烈的注視,

我怎能不開心呢?

「誰要加入晚餐?」

另一人問我。

嗯,我確實餓了,

在場的這些人不僅笑容滿面,

充滿活力,

而且還很慷慨,

沒向我收會員費,

因為他們說我是榮譽會員。

我真是好傻好天真,

那時我並不知道,

在我熱情「加入」晚餐聚會後,

我竟然被帶到鍋子旁,

我既不是來用餐的客人,

也不是來煮菜的廚師,

竟然是「準備下鍋」的食物。

我很快就發現,

這群人不只是慷慨,

而是過度慷慨了。

為人類服務是這家俱樂部的標語。

後來我才明白這句話的真意。

沒錯,

食人族正活躍在倫敦的帕摩爾街。

我就要死了,

看樣子是無法得到善終。

我即將被煮熟,

但至少跟我一起下鍋的配菜應該還不賴。

 

●「最偉大」、「最棒」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有時認為是完美之意,

有時則是指最獨立於思考之外的真實,

不管是哪一種涵義,

都與存在有關,

並且都把不夠偉大,

不夠格的特質排除在外。

所以,

想像中最棒的聖誕老人這個概念本身是矛盾的,

因為不管聖誕老人有多棒他都受到許多限制,

比如說他的身材必須能夠穿進一般大小的煙囪,才

能送禮物給我們,

同理,最偉大的存在也不一定有完美的視力,

說著一口完美的愛沙尼亞語,

或能跳完美的探戈,

然而,就本體論的精神而言,

我們或許能這樣主張:

我們至少想得出一位很棒的聖誕老人,

而他之所以棒

,是因為他存在,

所以,要是這樣的聖誕老人不存在,

那我們便會遇上矛盾。

想要挖掘出這個論點中的謬誤,

有一個方法,

假設你向婚姻仲介描述你的夢中情人,

但當對方幫你找來符合描述的對象時,

你卻一點也沒動心,

因為他找來的對象是虛構的。

「噢,但你沒說這個人一定要存在呀」,

這種說法並不能讓你打消退費的想法,

不過,

即便你一開始就加上「真實存在」的條件,

那也算不上是個條件,

因為婚姻仲介大可以按照你列出的條件製造出個假人。

有了婚姻仲介的例子後,我們便可以回到神的議題上,

基於「想像中最偉大的存在的想法,

我們可以推論這個存在擁有許多特質,

例如非常強而有力。

但從「真實存在」這個條件上,

我們能推論的只有一點;

上述那些特質是真實存在。

一個東西是否存在,

決於這世上是否有個合乎描述或滿足條件的東西存在。

但在把整個世界搜尋一圈之前,

我們又如何能確認呢?

這種思路符合一句名言:

「存在不是條件。』

 

~彼得.凱夫 (Peter Cave)/現任英國人文哲學家協會主席,倫敦紐約大學、倫敦城市大學與英國公開大學哲學課程講師
~《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33則有夠弔詭的邏輯悖論

~《What’s Wrong with Eating People? ─33 More Perplexing Philosophy Puzzles》

#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

【金石堂購買《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如果您喜歡我分享的內容,
請幫我在下方拍手區按圈圈裡的拍手圖案5次!
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
可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回饋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

arrow
arrow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