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廉價日本:消費變便宜,為何不好?什麼都漲的時代?為什麼只有薪水不漲?》
★你撿到的「好康」,就是沒漲到的薪水!?為什麼「不漲價」,反而變成日本的經濟危機?
●以前聽過這樣一句話:「東京土地世界第一貴,什麼都是世界第一貴」。但現在已經與過去完全不同。當我再度驚覺日本的便宜時,我腦中浮現了過去以做外國觀光客為主要生意的家電量販店主管嘟噥著說過的話。「他們不是因為日本很棒才一直來的,是因為買東西很划算才來的。」
●通貨緊縮指的是物價持續下跌。日本的物價幾乎沒有漲過,長期處於跟通貨緊縮類似的經濟狀態。而這種狀態比通貨緊縮還要糟。如果一直處於經濟收縮的狀態,日本就會被持續成長的全世界拋在後頭,招收不到人才也買不起東西。現在大家都吃300日圓的牛肉蓋飯,但總有一天會連牛肉蓋飯都吃不到。
●「便宜」對生活者來說是「日子過得舒服」,但對供給者的觀點而言卻是利潤不能成長,如此薪水便會停滯不前,陷入消費停頓、沒有需求的惡性循環。由於價格調低後就沒法再調漲,所以企業會盡可能的不降價,以最低限度來降低生產成本。
●為什麼日本的價格會這麼便宜呢?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永濱利廣指出:「用一句話來說,日本因為長期通貨緊縮,所以公司被價格轉嫁的機制給破壞掉了。」產品無法漲價的話,公司就賺不了錢,公司賺不了錢,薪資就無法提升,薪資無法提升,消費力也不會上漲,結果就是物價不會調漲—這樣的惡性循環一直持續,所以日本的「購買力」很低落。
●當提到「日本的商品跟服務比外國便宜」時,很多人應該會想到:「原因在於匯率」吧。然而研究通膨目標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伊藤隆敏教授批評:「原因並不是匯率,這是錯誤的。」日本的商品跟服務比海外價格昂貴或便宜,是由「國內物價」「國外物價」「名義匯率」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