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日文】

「解嚴」的日文怎麼說?

 

●解嚴

●戒厳令を解除する(かいげんれいをかいじょする)

 

新聞:1987 年 7 月 14 日,中華民國宣告同年 7 月 15 日凌晨零時起解嚴,解除在台灣本島、澎湖與其它附屬島嶼實施的戒嚴令。解嚴紀念日為中華民國《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中規定的紀念日,只紀念,不放假。

 

#解嚴
#解嚴紀念日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傳染力法則:網紅、股災到疾病,趨勢如何崛起與消長》

 

★說到「感染」,浮上我們心頭的,固然往往是傳染疾病或電腦病毒,但有傳染力的擴散現象實則百百種,其中造成傷害者有之,但也不乏好的流行,前者如惡意軟體、暴力或金融危機,後者如創新發明和文化傳播。

 

●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安迪.霍爾丹指出,SARS疫情可堪比擬2008年金融危機的不良影響。他指出,大眾通常會以兩種方式面對疫情:逃或藏。金融界的「逃跑」之舉比如:為了停損而出清所有資產,導致資產價格崩跌;銀行的「藏身」方式則可能是囤積資金。霍爾丹早在2004年便指出,我們已經進入「超系統性風險」的時代。金融網絡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很健全,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卻非常脆弱。這在生態學已經是個成熟的概念,不幸的是,等到大型崩潰發生時,大家才終於聽進這樣的概念。雷曼兄弟垮台後,銀行業上上下下都開始思考傳染病學的概念。霍爾丹指出,「如果不從感染傳播的角度切入,你很難講清楚為何雷曼兄弟會拖垮金融體系。」

 

●從健康、生活風格選擇,一路到政治觀點與財富,我們往往和熟人之間有共同特徵。整體來說,其共同處有三種可能原因:一是社會傳染:你會做某項行為,或許來自於朋友對你長期的耳濡目染;又或者正好相反:因為有某種相同特徵,你才選擇和對方交朋友,即所謂同質性(homophily) 也就是「物以類聚」。當然,你的行為也可能和人際連結八 竿子打不著關係:你可能只是因緣際會,與他人共有相同環境,因此行為受到環境影響。社會學家馬斯·韋伯(Max Weber)以開始下雨時,群眾開傘為例。開傘並非是因為旁邊的人,而是頭上的天氣。

 

●疫情擴散與暴力現象擴散有幾個相似之處:其中之一是接觸與出現症狀之間的時間差。暴力就像感染,也有潛伏期;我們可能無法立刻看到症狀。有時候,一個暴力事件沒多久就招來另一暴力事件。暴力集團可能很快就對另一個暴力集團展開報復;而其他場合若要形成連鎖反應,可能要花更久時間。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朱銘美術館】

久違的朱銘美術館~

很喜歡位於朱銘美術館科學園區的作品,以及在大門口就能看到的作品。

【臺灣旅遊・展覽】朱銘美術館・作品之二

【臺灣旅遊・展覽】朱銘美術館・作品之二

【臺灣旅遊・展覽】朱銘美術館・作品之二

【臺灣旅遊・展覽】朱銘美術館・作品之二

【臺灣旅遊・展覽】朱銘美術館・作品之二

【臺灣旅遊・展覽】朱銘美術館・作品之二

【臺灣旅遊・展覽】朱銘美術館・作品之二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句【日文慣用語.日文成語.日本諺語】之八

 

【病急亂求醫】

 溺れる者は槁をもつかむ

(おぼれるものはわらをもつかむ)

 

【兒女不知父母心】

親の心子知らず

(おやのこころこしらず)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筆記

《零秒反應力:

逆轉腦中一片空白,臨場應對不慌張!》

 

★戰勝發愣尷尬,輕鬆講對話,不靠運氣或神蹟,是靠鍛鍊出來的瞬間應對力!

 

●仔細觀察那些所謂「很會講話」的人,會發現,與其說他們「會講話」,不如說他們是思路清楚,並充滿自信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口。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他們平常的思考方式與態度和我們不同,所以腦中思路井井有條毫不混亂。

 

●一被質問就容易愣在當場無法回應的人,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沒有自信」。

文章標籤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