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閱讀筆記

《不生病的人際關係》

閱讀筆記《不生病的人際關係》

★得寸進尺的關係,不叫親近,而是侵犯;

相處時一味忍讓,不叫好人,而是爛好人。

要防止「情緒傳染病」擴散,

就得學會劃出恰到好處的人我界線!

 

●根據心理分析理論,父母、朋友、鄰居口中的「為了你好」,

其實大多數是「為了自己好」。

而且這種基於「為了你好」所採取的行動,

過程也多半不會太順利。

因為你明明沒這樣要求對方,

但是當對方深信這麼做是「為了你好」,

結果卻不如人意時,

責任歸屬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形,

原因出在「善意」的背後,

隱藏著「並未確認對方想法」的盲點。

這些人誤以為

「自己覺得好的行動,對方也會覺得好」,

這種行為就稱為「越界」(boundary over)。

常把「我都是為了你好」掛在嘴邊的人,

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出自善意,

並沒有要害對方的意思。

然而正因為如此,

越是善意的行為,

才越容易毫無顧忌地一步步入侵他人的領域。

 

●「界線」是心理學上的用語,

指的是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疆界。

簡單來說,

就是在眼睛看不見的人際關係中,

拉出一條明確的分界,

劃分「從這裡到這裡是我的領域,

那邊才是你的地盤」的方法。

我們往往在不知不覺間以「對方的意願」為優先,

認為「只要自己忍耐就沒事了」,

允許對方侵入自己的內心,

使得人我之間原本應有的界線因此變得模糊不清。

但即便知道應該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

面對強勢的對手時,

無法鼓起勇氣說出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想要建立順暢、舒適的人際關係,

「劃出界線」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只要這麼做,

就能擁有讓雙方都覺得舒適的最佳人際關係,

沒有人會受到壓抑,

但也絕非遭到孤立。

 

●所謂的界線,

就是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疆界。

我的意思絕對不是

「建造一堵高牆,將對方擋在外面」。

我認為,

與他人建立可以彼此信賴的關係非常重要;

真要說起來,

我也相當推崇為他人振作、為他人努力的想法,

甚至期許自己能成為這樣的人。

然而身處在這個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時代,

如果不珍惜自己、以保護自己的領域為優先,

而是一味為了別人的事情消耗精力,最後甚至有可能搞壞身體。

如果缺少用來面對自我的個人空間(獨處的時間與空間),

就無法培養出能好好尊重自己的「自尊感」;

但如果無法尊重自己,

便又會把自己擁有的時間與空間拱手交給他人。

如此一來,更加無法培養自尊感,陷入惡性循環。

為了確保你的個人空間,

必須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

讓對方理解到「這裡是不能跨入的領域」。

 

●慣於從眾的人,

永遠都只能配合發言力強的人,

就算對方說個沒完,

也找不到結束對話的時機。

所以總是扮演傾聽的角色,

無法拉出對話的界線。

另一方面,有能力結束冗長會議的人,

從平常開始就會採取稍微不一樣的行動,

因為這種人能找到絕佳時機,

進入「不與他人共同行動」的模式。

他們在和朋友一對一聊天時,

也能熟練地透過動作或姿勢的些微變化,

不可思議地創造出讓對方覺得

「現在差不多該結束對話」的時機。

掌握結束對話主導權的能力,

對於劃定界線而言非常重要。

千萬別小看這些日常中活中的微小努力。

能否成為清楚劃出界線的人,

端看日常生活中對此抱持著多高的意識。

 

●界線對話(boundary talk)的基本原則

就是盡可能簡單扼要。

最理想的狀況是縮短自己的對話節奏,

且逐漸將對方帶進這樣的節奏裡。

就算對方是個長篇大論的人,

我們也不能自亂陣腳;

就算對方一開口就跟連珠砲似的說個沒完,

也不代表我們得跟著喋喋不休。

再說得誇張點,

「對話」是雙方心智的交流。

如果對方的腦內世界亂成一團,

我們的腦子也會因為逐漸與之同步而變得混亂,

這種現象稱為「思考傳染」。

好比我們居住的房子。

只要其中一間房開始變亂,

其他房間也會莫名遭到波及。

對話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一段對話中混入了各種話題後,

聽的人就會開始覺得有些煩躁。

所以進行界線對話時,

為了避免因為對方的思緒而讓自己感到煩躁,

請以「一段對話,一個目標」為條件,

避免一次談論多項主題。

這是界線對話的基本原則。

 

●界線對話的公式:

1.首先,想像這段對話的目標(先不要說出來)。

2.盡可能在對話中加入事實描述。

3.把自己對這個事實的感受化為言語。

4.最後,如果有需要,

再加上「因為如此,希望你提供這樣的幫助」。

簡而言之,界線對話的公式就是:

目標(Goal)

事實(Fact)

感受(Emotion)

需求(Request)

 

●養成建立「人際地圖」的習慣

請你定期問問自己:

「我和這個人的關係健全嗎?」

「我和這個人在一起時,是否很有精神?」

養成確認自己想法的習慣。

我真看過很多這樣的人:

即使接受諮商,

卻仍然找各種藉口對原本的人際關係置之不理。

結果他們依舊不斷抱怨、壓力爆表,

持續陷在惡性循環中。

「以前在一起的時候明明很開心,

但現在卻不同了。」

有時候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會發生這種事。

所以請你試著定期畫出「自己的人際地圖」,

並且固定人數(譬如十六個人) 將他們分類。

 

●邂逅總是伴隨著別離,

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宿命。

雖然我們在理性上應該能夠理解,

然而一旦需要實踐「主動切斷關係」的行動,

卻會突然變得懦弱。

只是,如果對於維持目前的人際關係懷著不滿與懷疑,

還是得做出了斷才行。

我想再強調一次,

如果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我們就無法擁有自己的人生。

明明有許多不滿,

卻仍然待在目前的人際關係,

或許只是為自己沒有勇氣脫離現狀找藉口罷了。

再這樣下去,

說不定我們連他人展翅高飛的可能性都會一併剝奪。

 

~自凝心平/一般社團法人自然治癒力學校理事長、身心諮商師
~《不生病的人際關係》
~《人間関係 境界線(バウンダリー)の上手な引き方》

 

#不生病的人際關係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不生病的人際關係》】

【金石堂購買《不生病的人際關係》】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如果您喜歡我分享的內容,
請幫我在下方拍手區按圈圈裡的拍手圖案5次!
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
可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回饋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頭像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