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願意多方嘗試、累積多重專業、能策略思考才是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人才】

當科技把世界變成環環相扣的複雜系統,人人只能管窺一隅,有些領域無疑需要老虎伍茲這樣及早起步的人,這樣專心致志的人,但我們也需要更多費德勒:立足寬廣,經驗多元,觀點多樣,足以跨能致勝的人才。

 

【多元】

許多研究顯示,在科技領域提出創新發明的人往往多方涉獵與投入,主動捨棄深度而取廣度,從而提升創意,不像其他人只專攻一個領域。

另一項藝術創新的研究,結論幾乎一模一樣。

 

【觸類旁通】

現代工作需要觸類旁通,把知識應用到新的狀況和領域。

我們最根本的思維程序已然改變,以期因應日益複雜的世界,不只依賴舊模式,還得推導新模式。

概念分類帶來彈性,把知識靈活運用。

一項涵蓋七個工業化國家數千位成人的研究發現,現代工作需自主解決問題,接觸變動挑戰,於是帶來「認知彈性」。

如同弗林明確指出的,這不代表頭腦先天比上一世代更聰明,而是實用的眼光退位,由概念分類的眼光取而代之。

即使在現今,有些宗教團體雖然接觸現代概念,卻大力固守傳統,不准女性投入現代工作,結果男性成員比較顯出弗林效應的影響,女性則遲未提升,沒有跟上腳步。

與現代世界的接觸,能促進複雜問題的因應能力,表現出高度彈性,智識範圍擴大。

 

【更符合的選項】

寫過數本探討職涯大作的美國行銷大師賽斯,高汀 (Seth Godin),就曾寫過一本書來駁斥「放棄非贏家」這個觀點。

高汀認為所謂「贏家」,也就是那些在各自領域達到頂端成就的人,通常會在他們發現計畫無法確切執行,或苗頭不對時就儘速退場。

他寫道,當我們遲遲「沒膽斷然放棄,就會失敗」。

高汀並非主張遇到困難放棄就好。

不屈不撓可是長久奮鬥的競爭優勢,但知道何時該退出更是一項強大的戰略優勢。

因此,任何人在放手一搏之前,都應該先訂好放棄的條件。

他說,重要的竅門是,能了解轉變只是單純的無法堅持,還是敏銳地察覺有更符合的選項。

 

【結論】

在你的生涯之旅與規畫中,要像米開朗基羅面對一塊大理石時一樣,願意不停學習並隨時調整,甚至在有所需要時、放棄先前的目標並改變方向。

研究從技術創新到漫畫創作領域的創作者報告顯示,擁有各式專家的團隊也無法完全取代跨能人才的個人貢獻。

即使離開職場或一整個產業,你的經驗也都不是種浪費。

最後,請記住,專業化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

在某個時間點,我們都會只專攻一個學位。

在無數領域進行過的研究皆顯示,蜿蜒曲折的思維與個人經歷是力量的泉源,而贏在起跑點這件事被過度高估了。

正如一個世紀前,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溫德爾·霍姆斯 (Oliver Wendell Holmes)在交流思想時寫下:「這是個實驗,人的一生就是個實驗(It is an experiment, as all life is an experiment) 。

 

~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環境科學和新聞學碩士,曾擔任《ProPublica》採訪記者和《運動畫刊》的資深寫手。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

 

【博客來書店購買《跨能致勝》】

【金石堂書店購買《跨能致勝》】

 

 

#跨能致勝 # Range #迷思 #成功

#閱讀筆記 #閱讀 #讀書 #讀書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https://vocus.cc/salon/ohitori

【偶希都理~痞客邦】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matters.town/@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如果您喜歡我分享的內容,
請幫我在下方拍手區按圈圈裡的拍手圖案5次!
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
可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回饋由 Likecoin 基金會出資!

arrow
arrow

    偶希都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